Tuesday, March 8, 2016

京都の夏の思い出 - 2013 Princeton Global Seminar Program: Zen Buddhism

桜の季節はすぐに来る。日本にもう一度行きたい。これは京都の旅行について、中国語で書いたブログです。懐かしいね。



夏天也不都是一样的。
小坡的夏天一如既往地充满年轻人奋斗的热血。走在路上,你可以看见塞着耳机边听BBC边背单词的;学校里有刚在lecture上睡醒睡眼朦胧开始刷SAT的;宿舍里也到处都是不战斗到半夜两点自习室关门不停止的,小坡的那四年充满着我对未来的所有理想和抱负。但小坡毕竟小,政府又管得紧,所以这素来以安静著称的城市却总是不能让人宁静。心情好的时候,你觉得出租车司机的唠嗑是一种亲切,觉得社区里uncle/auntie的家常话是一种温馨;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只觉得烦。没有历史的小坡总显得单调,而四季皆是夏天,让这个城市更显得浮躁。
夏天的颜色,配上罗马应该是很相宜的。去年七月,我们结束了德国的交流顺路来到罗马感受古文明的气息,只可惜当时浮躁的心境遇上了言语粗鲁的意大利人,又遇上酷暑,于是最后也是草草结束行程,连照片也遗失了。
京都的夏天,是安静的。
城市里因为到处都是寺庙,加上现在是夏天,游客又少,所以很多时候即使很热闹,也不会太吵。京都最美的时候应该是在春秋时节吧,届时樱花会包围整个城市,枫叶会布满桥的两旁。但游客少也是一件好事,和京都人一起走在这个城市里,时间久了,也就忘了自己游人的身份,四处参观的时候就是不一样的心境了。
作为一座世界闻名的城市,京都没有像纽约和东京那样,到处挤满了高楼大厦。从二条到七条,除了繁华的四条商业区,很多时候都是分布整齐、间隔有序的木制民居,一眼望去只让人觉得宁静。我们教授的房子有一百多年历史,很有意思的是,京都人不是以自己房子多大多现代而自豪的,大家都觉得房子越老、祖辈在这里的时间越长,才是真正值得自豪的事。京都的生活节奏也没有随着网络时代而变得趋近于光速。这里大学居多,走在路上的都是充满“元气”的大学生。我也经常看见很多老人推着车慢悠悠地走在大街上,他们的身影遍布在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中,让京都的节奏慢下了不少。
京都其实有很多故事可以说。京都有大大小小三千多所寺庙和神社,我们这次只是去了禅宗佛教的大约十所寺庙,大脑就已经承载了不少信息,更不要说其它门派的佛教在京都的历史,甚至是日本文化在京都发展的故事了。我很羡慕京都人,因为京都人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他们可以带你去龙安寺的石庭,静坐着体会禅的本意;可以带你去金阁寺,感受永恒的美丽;可以带你到和果子堂亲手用樱花瓣做精致的甜点;可以带你去各处皇家园林欣赏园林大师对自然的美妙诠释;也可以带你在七条上走一天看老房子的历史痕迹;带你去某条巷口的小店排队吃熬了一个早上的豚骨拉面。如果你想要体会传统文化,可以去天龙寺做一天佛家弟子;如果你喜欢现代一点的,可以去漫画馆看一天的漫画。京都就是一本永远也看不厌的书。
生活在京都,要细心才能发现惊喜,因为京都的很多故事都藏在那角角落落里,不注意的话即使每天走过也不会察觉。三条通和某条小路的交叉口,有一个大西清右卫门美术馆。表面看起来非常不起眼,但馆主居然是世传十六代的专门制作茶道用铁壶的大师。茶道对烧水用的铁壶要求非常严格,制作一个铁壶往往需要好几年。虽然大师祖上流传下了很多模制和道具,但很多样式的做法并没有流传下来,有的只是先人保存下来的成品,而且这些成品之间也因为各代风格喜好的不同略有差异。所以大师便用排除法尝试所有可能的制作方法,有一次他为了研究一个具体的花样是怎么浇制,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我从来不知道,坚持原来可以这么久,尤其是在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不会有结果的时候。浇制铁壶,是要长时间和熔炉为伴的,炎炎夏日,就有这么一个人对艺术的热情超过了夏天的温度。
京都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那么美好的。火灾已经是京都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房屋和文物,但很多房屋和寺庙都是烧了再建,哪怕还是会被烧。京都人就是这么顽强地生活了下来,他们脸上也总是能看到一种平和,我不禁感叹京都在这平静之中蕴含的无限生命力。或者,也许是京都真的太美了,美到能给人勇气继续生存在这里,并不懈地保护这里的文化。
当我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京都的夏天已经成为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我很感激教授让我们从佛教的角度去感受京都,再也没有比平和的心态更好的方式去体会京都的文化和美丽了。试想如果从日本近代史的角度,或是其它角度来看,京都应该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景象了吧。
山其实也不都是一样的。
当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这三年夏天经历过的山路。西藏的山是11年的夏天,那是我第一次去西部旅行,也是第一次感受高原上的山。我只记得西藏的山遍布着绿色,脚下就是成片的草原和摆着尾巴的牦牛。或许是西藏的山和天的距离特别近,山上又到处飘着藏传佛教的风马旗,让其有一种神圣感,而我对其也多数时候带着一种敬意。
12年的夏天是阿尔卑斯山,自此之后我对白雪皑皑、布满崎岖不平的山路和岩石的山只剩下了畏惧。因为山里没有一条游人专用道,教授常走的路又封了,我们在数次迷失方向以后已经完全不知所措,只能遇难而上。于是我第一次爬下了近九十度的峭壁,第一次以秒速十米滑下了雪坡并惊险地躲过了途中的岩石,第一次在雨后一人宽的下坡路上走了近两个小时,那也是我第一次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和恐惧感。
京都的山和它们都不一样,它是亲切的。京都的山高,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树,也只有树,这种终年不变的自然气息也许不再让它变得不可接近,或许也是山脚下水稻田中的房屋和行驶在田中的小卡车给它平添了不少人情味,又或许只是参观者自己的心境不同罢了。山是什么样,最后还是要看的人来决定,也许正巧这时候我的心情和山所体现的氛围相投,才觉得它如此友好吧。所谓投缘,不就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上了所谓的对的事么。
京都的人也是一样友好的。今天在Global Seminar的告别会上,我们很多的buddies都哭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待我们真诚,连感情流露都丝毫不掩饰。我记忆中所有的毕业典礼都是没有人哭的,要么是彼此之间感情不够深,要么就是所有人都选择用不哭来掩饰自己感情的脆弱。我还记得十五岁第一次到新加坡的时候,每天晚上大家排队打电话没有人是不哭的,我却从来没哭过,好像是因为这样才显得更坚强。其实当时无论是哭与不哭,都不能改变初次出国内心的脆弱,自己却幼稚地以为那是成熟的标志。现在想来,如果内心真够强大,又何必在意哭还是不哭?哭的时候就大声哭,笑的时候就开心笑,和京都人一样最好不过了。
京都的夏天只有一次。虽然整理了大量的照片,但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时的很多思绪和心情都已经如流沙逝于掌心,再想握也握不住了。我想,如果现在要我描述我这个夏天的经历,也许我会选择沉默,因为在京都、奈良、大阪、和歌山、神户、宇治、名古屋各处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都超越了语言所能表达的范畴。它们都将和这个夏天一起,被埋藏在记忆里。What we cannot spea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
再见,京都。